发布时间:2024-10-08 返回列表
朋友们好!近几个月来,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企事业单位,包含医院、银行、学校、建筑单位、施工生产单位等;他们通过电话、邮件以及其他的方式,提出邀请,希望能给他们做一些安全类的培训;但我几乎都拒绝了。原因两个。一,没时间,朋友们都知道我经常出差,对我而言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;二、他们希望我去教授一些武力打击和控制暴力的技术;实话讲,这种诉求,网络上一大堆武林高手都可以去做,我年纪也不小了,也打不动了;而今天录制这个视频呢,我主要变相回复那些邀约单位,也顺便让非专业人士了解一下应对风险的相关思路。
关于应对风险,绝不仅仅是拳脚之力,尤其针对一个企事业组织,其客观存在的复杂性、多样性,需要的是一套系统防范机制;
第一步,首先是要知道风险的种类,比如建筑行业,可能面临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事故风险、建筑设施配置不全、安装不当所引起的的事故风险、燃气管道泄露、路面坍塌等风险. 比如餐饮行业,要考虑到食品卫生、运输、储存的风险,还要考虑到市场竞争、原材料成本剧增、重要员工流动的风险;又比如IT业,要考虑到黑客攻击的风险、机密技术泄露的风险、设备损坏和触电的风险等,还有矿业、地产业、金融业、医疗业、制造业、教育业、运输业、娱乐业、艺术业等等等等,
即使是任何一个行业,都同样还可能面临利益分配不公平引起的纠纷风险、解雇员工赔偿不当引起风险、不同区域的制度风险、法律风险,企业内部的财产管理风险、名誉损坏风险、机密泄露风险、人才竞争风险、火灾风险、物资存放与销毁风险;企业外部存在的社会治安风险、生产环境风险、恶劣的气候风险、病毒传播风险等等;一些在海外投资的企业以及特殊的领域,还有可能触及到地方文化融入风险、地域宗教风险、地域政治风险等,再到个体还会涉及到健康风险、婚姻风险、情感风险、子女教育风险、财富传承风险等,还有不被常人觉知的反噬风险、果报风险;一旦出了某种事件,还可能涉及到抗压能力风险、舆情管控风险。可谓风险种类繁多,它也无处不在。
第二步,则是要知道风险演变的轨迹,比如说,你解雇一个员工,而员工因为赔偿不合理而带着激烈的情绪离开;你可能因为庙堂高大、财大气粗对这种情绪置若罔闻,然而,这些情绪可能会转化为极端报复;又比如说病患者因对医院的治疗承诺和治疗结果不满意,进而产生了激烈情绪,甚至绝望情绪,哪怕只是一场误会,都可能引起患者走向极端.....这些就是一种事物演变轨迹,安全领域叫风险转化。生活中所见的事故,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从不起眼开始,一步一步因演变和转化而形成风险事故的,只是,一般人会忽略、或无法察觉到这个演变的过程以及细微的轨迹变化;
第三步,预判风险发生的形式,还是举例解雇员工的案例吧。如果被解雇的员工带着强烈的情绪离场,你应该分析这个员工接下来可能会做些什么,甚至要对这位被解雇的员工过往履历、家庭环境、受教育层度、性格特征、社交状态、情绪意志、终极诉求等进行分析研判,从而妥善处理解雇事宜,最终做到好聚好散。很遗憾,个别庙堂高大的企事业会认为你一个员工能干个啥,啥也干不了,加之,普遍企业对处理解雇员工之事并没有设立安全责任制,人事部按指令炒掉员工,几乎都不会去将炒人的事与整个企业安全联系在一起,也更不会去延伸考虑会给老板和高层管理者带来什么影响。
第四步,评估风险发生后的承受能力;换言之,第三条所预判的某一种风险形式一旦发生,对企业是毫发无损呢,还是灭顶之灾呢?这是需要分析的;
第五步,建立在第四步的基础上,设置风险应对预案,无论哪一种风险形式发生,都能快速启动预案进行止损,而不是面对突如其来而束手无策;这些预案里,其中也包含了武力对抗策略。
五个步骤讲下来,我想很多朋友已经认识了风险。遗憾的是,国人的安全意识极低,侥幸、博概率的心理极为严重,加之个别企事业及个人财大气粗、盛气凌人,完全不将蛛丝马迹的风险漏洞放在眼里,这就是我之前讲的人性的弱点就是站在高处时,往往看不见脚下的稀泥,身居高峰时往往听不见山脚下的声音。才导致了一部有一幕本可以避免的悲剧。如果没一个企业单位,尤其高级管理层,都熟知风险形成的前因后果,在很大程度上,我们常见的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。在我讲的五步骤里,通常在前面一二个里就已经止步了,所谓的防微杜渐。
这么一啰嗦,朋友们应该能理解我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培训的原因了吧。人们太忙、太急躁,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事物的本质,什么都想弯道超车、信手拈来,最好能最短的时间学会最上乘的宝典,然后再去遥遥领先;说实话,对非专业人士而言,要掌握的是如何去规避风险,而不是对抗风险。因为非专业人士没有对抗风险的实力,尤其是针对人为的暴力侵害以及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,也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学会通过身体之力化解风险的技巧。换言之,预防比对抗要容易的多,而且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,防,不仅仅是意识唤醒,也是一门专业技术。所以,对于安全管理,我一直主张一种理念:堵不如疏,忍不如化;抗不如预,打不如避。比如说:我们与其研究如何去对抗侵害我们的人,不如多研究他为什么要伤害你,能不能打消他伤害你的想法。所以说,关于应对风险,那些动不动就谈这个战术那个战术的,如果你连风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都没搞清楚,即使给你一门大炮放在所谓的战术上,你也只能打打空气,连蚊子都打不到一只。对于安全的讲述,我从来不含蓄,因为如果不够直接、不够直击本质,则害人害己,如果在混乱的地区,随时都要吃枪子儿,基于此,我能含蓄吗?黑鹰这么多年全世界游走,能在弹雨纷飞中保护目标,能在荷枪实弹中营救人质,至今除了身体个别零件受损以外,整体都还算保持完整,那靠的一定不是只会点刀枪棍棒和那点三脚猫功夫,说实话,拳脚之力只是安全工作的其中一个技巧,仅靠拳脚之力,在多数情况下连自己都保护不了,又何谈保护他人。而掌握生存之法才是一名安全工作者要具备的内核,对于普通群体也是如此,这个内核就是万物平衡之法,法则里重在利弊不走极、阴阳不走乱、心细必如发、明察必秋毫,这16个字,我也经常告诫于那些去到海外差旅的朋友们。人世间的恩恩怨怨的起源都离不开名利权情,而如果能在这是四者种找到平衡点,就会避开来自人为的风险,因为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风险,都是基于我们破坏了与这个世界某种事物的平衡关系;而来自非人为的风险,比如天灾,诚然,这不是个人之力能解决的,而是靠共力,全人类共同协作之力,以至于与宇宙世界保持平衡。若共力弱了,天灾人祸可能就越来越多了。
在送出去的书里,我也着重提到了万物平衡的法则。
我呢,也再次将这个法则传递给那些在企事业工作的朋友们。 作为一个企业,尤其在全球充满变局的形势下,除了要为自己的企业以及自己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机制以外,更重要的是要深谙宇宙万物的平衡之法;怎么平衡?其实你心里是知道的。所有的管理机制也好、系统建设得也好,都是术的层面,而平衡之法则是道的层面。生存与自然法则之中,若能及于道,又何患无术之忧?
最后总结一下,那些全国各地邀请黑鹰做培训的朋友们,如果你们仅仅只是想学习防暴功夫和对抗之法,承蒙你们的高看,但很抱歉,请恕黑鹰没有余力受邀;如果没有解决对风险的认知问题,培训也不过是过家家、走过场,毫无意义!
2024年9月6日
----刘小龙(职业代号:黑鹰001)